首页 > 精选资讯 > 甄选问答 >

曾虑多情损梵行,入山又恐别倾城全诗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曾虑多情损梵行,入山又恐别倾城全诗,在线等,求大佬翻我牌子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8-11 06:27:23

曾虑多情损梵行,入山又恐别倾城全诗】一、

“曾虑多情损梵行,入山又恐别倾城”出自清代诗人吴嘉纪的《挽陈其年》,是一句表达内心矛盾与情感挣扎的诗句。这句诗表面上写的是对佛门修行的担忧,实则暗含了诗人对世俗情感的无奈与不舍。

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,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:一方面渴望远离尘世、追求清净;另一方面却又难以割舍人间的真情与美好。这种“出世”与“入世”的矛盾心理,是古代文人常见的精神状态。

以下是对该诗句的背景、含义及艺术特色的简要总结:

项目 内容
出处 清代吴嘉纪《挽陈其年》
原句 曾虑多情损梵行,入山又恐别倾城
意义 表达诗人对佛门修行与人间情感之间的矛盾心理
背景 古代文人常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,此句体现这一心态
修辞手法 比喻、对比、象征
情感基调 悲凉、惆怅、矛盾

二、诗句解析

1. “曾虑多情损梵行”

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“多情”可能影响修行的担忧。“梵行”指佛教的清净修行,而“多情”则是指世俗情感,二者形成对立。诗人担心自己若过于动情,会破坏修行的清净。

2. “入山又恐别倾城”

“入山”指隐居山林、远离尘世,“倾城”原指美丽女子,后引申为美好的事物或情感。诗人虽想远离尘嚣,但又害怕失去人间的美好,尤其是那些令人心动的情感。

两句合起来,表现出一种深深的矛盾:既想超脱世俗,又难舍人间真情。

三、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

吴嘉纪(约1618—1684),字宾贤,号野人,江苏泰州人,明末清初著名诗人。他的诗风质朴自然,关注民生疾苦,也常抒发个人情感与人生感悟。

《挽陈其年》是吴嘉纪为友人陈其年所作的悼亡诗,诗中既有对逝者的怀念,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。其中“曾虑多情损梵行,入山又恐别倾城”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。

四、结语

“曾虑多情损梵行,入山又恐别倾城”不仅是一句诗,更是一种人生境遇的写照。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,以及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徘徊。这种情感的复杂性,使得这首诗至今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。

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思想深度来看,这句诗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