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趁人之危是什么意思】“趁人之危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意思是利用别人处于困境或危险的时候,来达到自己的目的。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在他人遇到困难时,不加以帮助,反而趁机占便宜、谋取私利的行为。
一、
“趁人之危”出自《左传》,原意是指在敌人处于危难之时,乘机进攻。后来引申为在别人遭遇不幸或处于劣势时,借机谋取利益。这个成语多用于贬义,强调的是道德上的不正当行为。
该成语通常带有强烈的负面色彩,表示对他人缺乏同情心和道德责任感。在日常生活中,若有人在朋友生病、失业、遭遇变故时,不仅不给予帮助,反而趁机索取好处,就可以用“趁人之危”来形容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词语 | 趁人之危 |
拼音 | chèn rén zhī wēi |
出处 | 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 |
含义 | 利用别人处于危难之时,谋取私利 |
用法 | 动词性短语,多用于形容人的行为 |
情感色彩 | 贬义 |
近义词 | 乘人之危、趁火打劫 |
反义词 | 雪中送炭、扶危济困 |
例句 | 他趁我父亲病重,想低价买下我家的房产。 |
适用场景 | 批评他人在他人困境中谋利的行为 |
三、延伸理解
“趁人之危”不仅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道德评判。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他人困境时,应保持同理心,而不是趁机牟利。在职场、家庭、社会交往中,这种行为往往会损害人际关系,甚至引发法律纠纷。
因此,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应当避免“趁人之危”的行为,做一个有良知、有担当的人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使用场景,可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