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猝不及防是什么意思】“猝不及防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事情发生得非常突然,让人没有时间反应或准备。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,尤其在描述突发事件时,具有很强的表现力。
一、成语释义
词语 | 含义 |
猝 | 突然、出乎意料 |
不及 | 来不及 |
防 | 防备、准备 |
整体含义: 指事情发生得太突然,让人来不及防备或反应。
二、出处与用法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该成语出自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其势如风,其疾如雨,猝不及防。” |
用法 | 常用于形容意外事件、突发状况等,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中 |
示例 | 他车祸来得猝不及防,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。 |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词语 |
近义词 | 突如其来、措手不及、出其不意 |
反义词 | 有备无患、未雨绸缪、从容不迫 |
四、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
问题 | 说明 |
错误用法 | “猝不及防”常被误用为“猝不及防地做某事”,但更准确的表达是“猝不及防的事情”。 |
注意事项 | 成语本身是形容词性短语,通常用来修饰名词或作谓语,不宜单独作为状语使用。 |
五、总结
“猝不及防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用来形容突如其来的变化或事件,强调“突然”和“无准备”的特点。它在文学、新闻、日常交流中都十分常见。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,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丰富性。
文章小结:
“猝不及防”意思是事情发生得太突然,让人来不及防备。它来源于古代文献,常用于描述突发事件,属于常用成语之一。使用时要注意语法结构和搭配方式,避免误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