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摩顶放踵出处于哪里】“摩顶放踵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了他人、为了正义或理想,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和精力,甚至到极点。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典籍,尤其与墨家思想密切相关。以下是对“摩顶放踵出处”的详细总结。
一、成语含义
“摩顶放踵”字面意思是:摩挲头顶,拖着脚跟(即走路时脚不离地),形容极度劳累、辛苦,甚至不惜牺牲自己来为他人谋福利。该成语强调的是无私奉献、忘我精神。
二、出处来源
“摩顶放踵”最早见于《孟子·尽心上》:
> “墨子之言,非所以正天下也。其言曰:‘摩顶放踵利天下,为之。’”
这句话的意思是:墨子主张,如果对天下有利,即使从头到脚都受苦,也要去做。
这里提到的“摩顶放踵”,正是墨子提倡的一种极端的自我牺牲精神,体现了墨家“兼爱”、“尚贤”、“节用”等核心思想。
三、历史背景与思想内涵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孟子·尽心上》 |
作者 | 孟子(引用墨子的观点) |
意义 | 形容为天下利益而甘愿付出一切,甚至牺牲自身 |
思想背景 | 墨家思想,强调“兼爱”、“非攻”、“尚贤” |
评价 | 孟子对此持批评态度,认为墨子过于极端 |
四、现代应用
在现代社会中,“摩顶放踵”常被用来赞美那些为集体、社会或他人默默奉献的人,如医生、教师、志愿者等。它不仅是一种精神象征,也是一种道德激励。
五、相关成语对比
成语 | 含义 | 与“摩顶放踵”的关系 |
舍己为人 | 为了别人而放弃自己 | 类似,但更侧重“舍己” |
任劳任怨 | 不怕辛苦,不抱怨 | 与“摩顶放踵”有相似之处 |
兢兢业业 | 工作认真负责 | 更强调工作态度,而非牺牲精神 |
六、总结
“摩顶放踵”出自《孟子·尽心上》,源于墨家思想,表达了一种极端的自我牺牲精神。虽然孟子对其持批评态度,但在后世,这一成语被广泛用于赞美那些为他人、为社会无私奉献的人。它不仅是古代思想的体现,也是现代人精神追求的重要参考。
表格总结: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摩顶放踵 |
出处 | 《孟子·尽心上》 |
含义 | 形容为他人、为天下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 |
思想来源 | 墨家思想(兼爱、非攻) |
现代意义 | 赞美无私奉献精神 |
相关成语 | 舍己为人、任劳任怨、兢兢业业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摩顶放踵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中国文化中一种崇高的精神象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