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僧敲月下门什么意思】一、
“僧敲月下门”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《题李凝幽居》一诗,原句为:“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。”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、清幽的夜晚景象,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向往。
“僧敲月下门”中的“僧”指的是出家修行的人,“敲”是动作,表示轻轻叩门;“月下门”则营造出一种静谧、神秘的氛围。整句诗不仅具有画面感,还蕴含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。
此句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,常被用来表达文人墨客对闲适生活和心灵宁静的追求。同时,“僧敲月下门”也常被引用或化用,成为文化作品中常见的意象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唐代贾岛《题李凝幽居》 |
原句 | “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。” |
字面意思 | 一位僧人在月光下轻敲一扇门 |
含义 | 表现夜晚的静谧与禅意,体现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|
背景 | 描绘一个幽静的庭院,夜深人静时僧人来访 |
文学价值 | 具有极强的画面感和意境,是古典诗歌中的经典名句 |
常见引申 | 常用于表达文人雅士对清净生活的追求 |
意象特点 | 月、僧、门、敲——构成一幅宁静、神秘的夜景图 |
三、结语
“僧敲月下门”不仅是诗句中的一个画面描写,更是一种心境的体现。它代表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、对内心宁静的渴望,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脱。这种意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极为常见,也是中华文化中“隐逸精神”的一种象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