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疏字的基本解释是什么】“疏”是一个常见的汉字,在现代汉语中具有多种含义,根据不同的语境和用法,可以表示“稀疏”、“疏远”、“疏忽”、“疏通”等意思。为了更清晰地理解“疏”字的含义,以下是对该字的总结与表格形式的展示。
一、
“疏”字在汉语中属于多义字,常见含义包括:
1. 稀疏:指事物之间的间隔较大,不密集。例如“疏星”、“疏林”。
2. 疏远:指关系上的距离变远,如“疏远亲人”。
3. 疏忽:指粗心大意,没有注意到细节。如“疏忽大意”。
4. 疏通:指使通道或关系畅通无阻,如“疏通河道”、“疏通关系”。
5. 古代官职:在古代,“疏”也常用于官员上奏皇帝的文书,如“奏疏”。
此外,“疏”还可以作为动词使用,如“疏解”、“疏理”,表示整理、化解的意思。
二、表格展示
拼音 | 部首 | 笔画 | 基本释义 | 示例词语 | 词性 |
shū | 竹 | 12 | 稀疏,不密 | 疏星、疏林 | 形容词 |
shū | 竹 | 12 | 关系远 | 疏远、疏离 | 动词/形容词 |
shū | 竹 | 12 | 不注意,粗心 | 疏忽、疏漏 | 动词/形容词 |
shū | 竹 | 12 | 使通顺、顺畅 | 疏通、疏导 | 动词 |
shū | 竹 | 12 | 古代臣子向皇帝上书 | 奏疏、谏疏 | 名词 |
三、总结
“疏”字在汉语中含义丰富,不同语境下意义各异。无论是描述自然景象的“疏密”,还是表达人际关系的“疏远”,或是强调行为态度的“疏忽”,都体现了这个字在语言中的灵活性与实用性。了解“疏”的不同含义,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和阅读中更准确地把握其用法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“疏”字在古文或诗词中的具体应用,可继续深入分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