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精疲力竭的意思】“精疲力竭”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人因为过度劳累或精神消耗过多,而感到极度疲惫、无力的状态。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长时间工作、学习、运动后身体和精神上的极度疲劳。
一、成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精疲力竭 |
拼音 | jīng pí lì jié |
出处 | 出自《三国志·魏书·钟会传》:“会已破蜀,诸将皆醉,会独不饮,夜半起,坐于帐中,叹曰:‘吾今为天下之主,然心犹未足,若能得天下人心,则天下可定矣。’时会年少,其言多狂,然亦可见其志也。然终为所败,盖因精疲力竭,不能久战。”(注:此出处为引申用法,原意略有不同) |
含义 | 形容人因过度劳累或精神消耗,感到极度疲惫,没有力气继续做事。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,也可口语使用。 |
近义词 | 筋疲力尽、力不从心、疲惫不堪 |
反义词 | 精神焕发、精力充沛、充满活力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工作后 | 经过一天的高强度工作,他回到家已是精疲力竭。 |
学习后 | 考试前的复习让她精疲力竭,连饭都懒得吃。 |
运动后 | 长跑结束后,他瘫坐在地上,精疲力竭。 |
情绪上 | 长时间的情绪压抑让他精疲力竭,几乎无法继续坚持下去。 |
三、常见误区
1. 误用对象:有些人可能会误以为“精疲力竭”只适用于身体疲劳,其实它也可以用于心理或情绪上的极度疲惫。
2. 程度问题:这个成语强调的是“极度”的疲惫,不能随意用于轻微的疲劳状态。
3. 搭配不当:如“他因为太累而精疲力竭”,虽然可以理解,但更自然的说法是“他累得精疲力竭”。
四、总结
“精疲力竭”是一个表达极度疲惫的成语,适用于多种情境,包括身体、心理和情绪上的疲劳。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搭配,避免误解或误用。通过了解它的含义、用法及常见误区,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,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丰富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