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安分守己什么意思】“安分守己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一个人遵守规矩、不越轨、不惹事,安于自己的本分,不做超出自己身份或能力范围的事情。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,尤其在教育、职场、家庭等场合中,用来提醒人们要知足常乐、行为端正。
一、成语解析
| 词语 | 含义 |
| 安分 | 安于本分,不越界 |
| 守己 | 守住自己的本分,不越轨 |
整体含义:
安分守己指的是一个人能够按照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行事,不越权、不违法、不惹事,保持低调、踏实的生活态度。
二、出处与用法
| 项目 | 内容 |
| 出处 | 最早见于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人之为善,非欲名也,而名从之;人之为恶,非欲毁也,而毁从之。故君子务修其本,以安分守己。” |
| 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的行为规范,也可用于批评他人过于保守、缺乏进取心 |
| 情感色彩 | 中性偏褒义(强调自律),有时也带有轻微贬义(如认为人太保守) |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| 类型 | 词语 |
| 近义词 | 安分守己、循规蹈矩、谨言慎行、奉公守法 |
| 反义词 | 为非作歹、胡作非为、越权行事、飞扬跋扈 |
四、实际应用举例
| 场景 | 应用示例 |
| 教育 | 老师鼓励学生要安分守己,不要扰乱课堂秩序。 |
| 职场 | 上级表扬员工工作认真,安分守己,值得信赖。 |
| 家庭 | 父母教育孩子要安分守己,不要惹是生非。 |
| 社会评论 | 在某些情况下,“安分守己”也被用来批评一些人缺乏上进心。 |
五、总结
“安分守己”是一个强调个人行为规范的成语,核心在于“守本分、不越界”。它既可以是对一个人良好品德的肯定,也可以在特定语境下被理解为对进取精神的否定。因此,在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,避免误解其含义。
| 核心要点 | 内容 |
| 成语含义 | 安于本分,不越轨 |
| 出处 | 《后汉书》 |
| 使用场景 | 教育、职场、家庭等 |
| 情感色彩 | 中性偏褒义,有时带贬义 |
| 适用建议 | 根据语境灵活使用,避免刻板理解 |
如你有其他成语想了解,欢迎继续提问!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