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关于王昌龄简介】王昌龄(约698年-756年),字少伯,唐代著名诗人,与李白、杜甫并称为“盛唐三杰”,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。他的诗歌以题材广泛、风格鲜明著称,尤其擅长七言绝句和五言古诗,语言凝练、意境深远,被誉为“诗家夫子”。其作品多反映边疆战事、思乡之情和人生感慨,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。
王昌龄生平简介()
王昌龄出生于陕西西安,早年生活贫困,但勤奋好学,才华出众。他曾在科举考试中高中进士,曾任秘书省校书郎、汜水尉等职,后因仕途不顺而长期游历各地,尤其是边塞地区,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。他的诗风深受盛唐时期社会风气的影响,既有豪迈奔放的一面,也有细腻含蓄的情感表达。
王昌龄的作品流传至今的有180余首,其中《出塞》《从军行》《芙蓉楼送辛渐》等为千古传诵的名篇。他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,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。尽管他在政治上并未取得显赫地位,但其文学成就却让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。
王昌龄简介信息表
| 项目 | 内容 |
| 姓名 | 王昌龄 |
| 字 | 少伯 |
| 生卒年 | 约698年-756年 |
| 籍贯 | 陕西西安 |
| 职业 | 诗人、官员 |
| 代表诗体 | 七言绝句、五言古诗 |
| 代表作品 | 《出塞》《从军行》《芙蓉楼送辛渐》等 |
| 文学地位 | 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人物 |
| 诗风特点 | 凝练、意境深远、情感真挚 |
| 影响 | 对后世诗歌创作有深远影响 |
王昌龄虽一生坎坷,但他用诗歌记录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与个人的内心世界,为中国古典文学留下了宝贵的财富。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,是研究唐代文化与文学的重要资料。


